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扩大居民住房灾害保险、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广东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地处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带。在日常灾前防范应对与灾后赔付重建工作中,广东保险业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形成了灾害应对与灾后重建广东样本。
“我们已向三一海洋重工预赔付2500万元,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江炳忠日前向《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预赔付已成为该公司帮助在重大灾害中遭受损失的承保企业迅速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的重要方式。
三一海洋重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企业,其海外业务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因地处港口,三一海洋重工在此前的“天鸽”台风中遭受严重损失,预计赔付将达数亿元。
类似台风等自然灾害在地处沿海的广东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降低各类灾害损失、帮助区域内人民群众抵御灾害、帮助受灾影响的社会经济尽快恢复发展,成为广东保险业必然要面对的课题。
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在广东保监局的统筹下,广东保险业结合区域实际,不断积累经验,在防灾减损、灾中救援、灾后补偿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现实经验。
防灾减损 保险先行
为尽量减少损失,广东建立了灾害预警机制。广东保监局设置专人每日收集、跟踪各类气象信息、天气报告,并利用互联网相关手段,向各保险公司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级别提示公司提前制定理赔预案,统筹调配资源,做好应对灾害准备。
同时,推进保险与气象深度合作,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与省气象服务中心加强合作,不断健全保险业气象灾害预警防范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气象服务中心与保险业的交流和信息交换,提高行业数据分析和气象风险预判水平。在此基础上,由气象专家为保险行业开展气象灾害培训,探索开发符合保险业实际的保险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提升保险行业利用气象预报服务防灾减损的能力。
为了将减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广东保险业在珠海举行防灾减损应急演练,涵盖灾前预警,灾中巡查、救援,灾后理赔等各环节,重点模拟了小区车库因台风暴雨发生水浸后,保险业迅速调集挡水板、沙包、抽水机、拖车等救援物资,对水浸车辆实施救援等情形。应急演练在“天鸽”“帕卡”台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等保险公司提前部署到位的拖车队伍成为减损救灾的重要力量。
做好风险排查与提示则是必备工作。平日,各保险公司重点对往年因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天气出险的财产险、工程险客户开展风险排查,提出整改意见,发送风险提示函,帮助客户排除灾害隐患;同时,广宣传,多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培训,介绍自救互救应急知识与基本技能,重点宣传交通、火灾、台风、暴雨等事故的应急知识和处置方法,切实帮助广大客户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新技术手段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部位于广东的久隆财险将业务聚焦于装备与装备制造业,并将所承保设备纳入物联网工况数据中,运用所承保设备上的传感器,能够清晰地看到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情况和所处位置,能随时结合灾害发生的地域、行进轨迹,进行风险排查。“天鸽”台风中,结合台风行进轨迹,共排查出8台设备位于12级台风的高风险范围内,保险公司立即安排客服专员逐一跟进,做好风险提示,与设备所有人共同采取措施防范灾害,并持续关注动态。经过合理处置,本次“天鸽”台风中,8台设备均没有受损。
“台风、暴雨来临前,我们会发布风险提示,并与重要客户做好沟通,帮助客户备好防灾减损物资,尽量减轻损失。”太平洋产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许志春对记者表示,做好防灾减灾已是广东保险业日常工作的常态。
统筹协调 全省联动
针对广东地区台风、暴雨频发的自然灾害,广东保险业建立了一套统筹协调、全省联动的灾害救援应急机制。
以8月底正面登陆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台风“天鸽”“帕卡”为例,广东保险业提前部署,迅速启动灾前预警机制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指定专人跟踪台风动向,提前通知各保险公司做好灾害应对准备。同时,各保险机构一把手挂帅,成立台风应对工作组,将灾后理赔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台风期间员工24小时值班,服务电话畅通,查勘理赔人员随时待命。接到台风预警后,保险公司提前准备抽水泵、沙包等各类抢险应急装备,并采用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提示,协助客户做好台风及其后续强降雨次生灾害防御措施。广东保监局、广东省及地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建立畅通的灾害信息传递渠道,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情况,及时相互通报各地受灾情况。
考虑到此次台风灾害的严重程度,广东保监局成立台风应对督导小组,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对赔付工作开展督查,由各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部分保险总公司派出工作组,到受灾地市组织救灾和理赔服务。针对灾情严重及当地救灾、查勘人手紧张的情况,以“全省支援灾区,周边省份支援广东”为原则,通过向其他省市调配、省内统一调配等方式,确保查勘理赔人力物力到位;备足资金,确保赔款资金支付到位。在台风“天鸽”“帕卡”的灾后救援中,广东累计调配1161名工作人员(包括查勘员、公估员、水淹车专家等,不含深圳,下同)、422辆查勘车、354辆拖车、76辆救援车(包括吊车、叉车、牵引车等)、15架无人机,到珠海、江门等受灾较严重的地区支援救灾工作。
在广东保监局的统筹协调下,广东保险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救灾互动、信息共享的灾后工作氛围。台风灾害发生后,珠海保险业自发组织了50余个便民服务队,直接进驻小区、机场、企业,在任何一家保险企业投保的保险客户均可现场登记报案信息,由保险行业协会汇总,向承保的保险公司反馈,并协调安排施救和后续理赔服务;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等保险公司更是提前派出拖车队,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将部分道路、小区受浸受损车辆分批拖走,确保交通顺畅,便于救灾。
针对发生更为频繁的车辆损失,广东保监局近年推动在行业内开展“驻足关爱”“困境救援”等车险服务创新,为车主解困、降低损失。“驻足关爱”是号召全行业在任何时候遇到交通参与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时“驻足”下来,主动给予理赔工作职责外的关爱救助;“困境救援”是号召全行业为社会上不能自行脱离困境的车辆提供救援服务,不以是否投保、投保哪家公司做区分。在重大灾害中,“驻足关爱”“困境救援”作用更加凸显。
“受灾群众见到保险查勘员就跟见到亲人一样。”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一位基层员工对记者说。
小案从快 大案预付
“灾害发生后,受灾企业很容易因此失去收入来源,严重影响资金流动,恢复重建更加困难,此时最需要快速得到资金的就是实体企业。”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谢跃对记者表示,保险业的赔付资金对很多受灾企业来说可谓是“救命”。
三一重工集团旗下的三一海洋重工即在台风“天鸽”灾后立即获得了数千万元的保险预赔付资金,缓解灾后资金之困。
面对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广东保监局对保险公司提出了快速查勘理赔的具体要求,简化理赔程序,提供无保单理赔服务,主动寻找客户,多渠道受理报案,提升理赔效率,不仅查勘救灾要迅速,理赔资金到位更是要快。“小案从快、大案预付,保险公司要最快速度解决受灾群众和企业的燃眉之急。”广东保监局副局长刘学生表示。
对于在灾害中受损金额较小的大量、集中案件,如集中出险的车损、农作物损失,保险公司坚持从快赔付机制,“沟通客户无异议,赔款马上到账”。
许志春告诉记者,太平洋产险坚持车险“558”原则,对5000元以内的损失在5小时内赔付到账的比例要超过80%,对于灾害中受损的车辆,均在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满意度很高。
对于标的大的重大损失案件,广东保险业则按照预赔付的原则,根据基本核损情况实行预先赔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对于标的大的赔案,我们与客户密切沟通,针对受损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全核定赔付金额的案件,都会根据预估的受损情况先行赔付;对于大保单下的多个保险标的,核定一个标的赔付一个,以最快速度将赔款赔付给企业,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人保财险珠海市分公司总经理谢泽伟告诉记者。
在农林产业受灾最严重的江门市,阳光农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栾海涛从台风“天鸽”灾后第一天就驻扎在受灾地区,他告诉记者,仅江门地区的林木保险即已支付赔款1000余万元,“赔付越快,农民越满意,地方政府部门也越满意”。
据记者了解,台风“天鸽”灾后,人保财险4天内向格力电器预付赔款1000万元;鼎和财险用时2天向珠海、江门、中山供电局预付赔款共1000万元;中华联合向三一海洋重工预付赔款2500万元,华泰财险向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预付赔款1000万元,平安产险、大地保险等公司也都在一周内向遭受台风灾害的客户提供了多单100万元以上的预赔付。通过预付赔款,包括政府基础设施、实体企业、农业养殖业等产业均及时获得重建资金,保险业在灾害面前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得到彰显。
按照“小案从快,大案预付”的原则,截至三季度末,广东保险业即已完成近10万件案件查勘工作,占全部报案数量的98%,82%的出险客户已获保险理赔,赔付金额达9.1亿元,广东保险业的创新优质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此外,广东首创的巨灾指数保险在灾后无需查勘定损即可快速赔付,灾后一天即可赔付到位,大大提高救灾效率。截至目前,通过巨灾指数保险,广东保险业已累计向11个地市支付赔款过亿元,在帮助受灾地区抗灾减损、恢复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台风)灾后没有收到一起保险客户的投诉。”珠海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惠添说。